下载全文
复习方法:同学们边看图边看讲义进行复习。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,希望能帮助到您。
中国地理区域地理考点总结
一、我国自然地理重要界线
1. 地势三级分界线:第一二级分界线:昆仑山-祁连山-横断山;第二三级分界线:大兴安岭-太行山-巫山-雪峰山。
2. 季风非季风区分界线:大兴安岭-阴山-贺兰山-巴颜喀拉山-冈底斯山。
3. 内外流区域分界线:北段为大兴安岭-阴山-贺兰山-祁连山东端。
4. 干湿区的界线:
(1)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:800毫米等降水量线。
(2)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:400毫米等降水量线。
(3)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:200毫米等降水量线。
5. 南北方分界线:秦岭-淮河。
二、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和季风影响
1. 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
| 				 自然区  | 							 地形  | 							 气候  | 							 人类活动及其利用方向  | 		
| 				 东部季风区  | 							 平原丘陵  | 							 季风气候显著,雨热同期  | 							 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广泛深刻,是我国主要农耕区,以粮食生产为主,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副业  | 		
| 				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| 							 高原盆地  | 							 大陆性显著,太阳辐射较强,日照较长  | 							 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小,畜牧业为主,合理发展绿洲农业  | 		
| 				 青藏高原高寒区  | 							 高原  | 							 高寒,风大,太阳辐射强,日照长  | 							 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弱,畜牧业为主,适当发展农、林业  | 		
2.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及成因
| 				 自然区  | 							 主要差异  | 							 因素  | 		
| 				 东部季风区  | 							 南北差异  | 							 热量  | 		
| 				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| 							 东西差异  | 							 水分  | 		
| 				 青藏高原高寒区  | 							 垂直差异  | 							 海拔高度  | 		
3. 季风对我国降水量的影响
(1)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: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。
(2)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:集中在夏秋季节(5-10月),南方雨带到来早退得迟,雨季长,北方相反。
(3)夏季风强的年份,易出现南方干旱北方洪涝的灾害;夏季风弱的年份,则相反。
三、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区域形成原因及区域协调发展
1. 三个经济地带的形成原因
| 				 经济带  | 							 自然因素  | 							 经济因素  | 							 社会因素  | 		
| 				 东部经济地带  | 							 面向大海,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。气候湿润,雨热同期,利于作物生长。地势低平,利于开发  | 							 产业结构相对优越,农村工业化、城镇化程度较高,生产力水平较高  | 							 人们思想观念较开放,有较强的竞争危机感和紧迫感。经济起步早,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,经济结构较优,国家政策优惠  | 		
| 				 中部经济地带  | 			
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
加入会员
微信支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